首页 | 关于我们 | 学科建设 | 专业建设 | 党建工作 | 招生与就业 | 学生工作 | 实验中心 
 
请输入搜索信息: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专业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正文
 
建设方案
2020-09-22 11:34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入手,对城市规划专业进行全方位建设,重点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突出城市规划设计和城镇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1.现状

城市规划专业在2008年第一届毕业生走向工作单位后,及时对毕业生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截止今年我院共输出城市规划专业四届毕业生,共计311人。根据学生反馈、邀请用人单位和知名专家座谈等形式,结合专业办学特色和社会需要,2009年又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大规模修订,不断探索和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科专业的融合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良好,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实施,使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2.建设方案: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职业分工日益细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因此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突出实践、强化应用、重视素质”的目标。

①“厚基础”:城市规划涉及领域宽广,在城市规划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下,结合办学特色,加大专业选修课的范畴,使学生在城市规划跨度大的特点下实现游刃有余的转换。

②“宽口径”:城市规划专业口径应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城市规划专业发展一方面是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是技术复合程度越来越高,具有高度综合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重视复合型专业设置,使我院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能运用多维视角解决城乡建设问题。

③“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城市规划教育并不是,也不能培养掌握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的通才,规划教育思想的关键是要立足专业实践的需求,把握个有关学科知识在专业实践中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地方院校作为地域人才的后备军,应特别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观念,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④“重视素质”:城市规划具有社会性和综合性,需要规划人员具有极强的社会能力,良好的个人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才能应对复杂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元价值观,因此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对社会整体利益,公共利益的涵义及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认识。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新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实践和素质教育三部分,理论体系包含五个模块: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课程模块、限选课课程模块、任选课课程模块;实践体系包括课内的实践环节、实习环节和设计环节;素质教育体系包括人文、身心健康及思想道德法律素质方面。以此达到对学生基础素质、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及拓展能力的培养。

(2)不断探索和完善理论课程体系

在构建理论课程体系时,把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放在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基础理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公共素质和发展能力为目的,不但要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要求,还要使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针对性和应用性,不仅紧密结合就业岗位的需要,而且紧密结合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目前与城市规划专业有关的主要有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具备了执业资格的基础素质与能力,为顺利取得相关注册职业资格奠定了基础。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时,对理论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找准设置实践性环节的课程及实践内容。通过社会对城市规划人才知识能力需求的分析,确定各实践环节的形式和时间,确定出相应配套的课内实验、课内设计、集中实习、集中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进而推出该专业方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项目及实施方法,推出实习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建立满足要求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稳固的实习地,形成城市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工程实践组织专业教学,采用多途径的综合社会实践锻炼。

(4)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我们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主体,以城市规划及相关行业复合型岗位应用人才能力培养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中通过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通过第二课堂的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修养,并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改革教师培养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现状

目前,城市规划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5名,梯队结构良好。在职称结构上,教授4人,占16%,副教授9人,占36%,讲师12人,占48%,其中“双师”型教师8人,占32%;在学历结构上,硕士20人,占80%,博士及在读博士3人,占12%;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上的11人,30-40岁的10人,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科研力量强、发展后劲足、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在教学方面治学严谨,课堂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96%以上的老师得到学生评价在90分以上。

2.建设方案

①强化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

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政治坚定 ,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育、勤于育人”的标准严格要求教师,使教师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和事业心,激励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作终生追求的职业理想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场所,以德育人,以智育人,以情育人,以爱育人,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倾尽心力,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无私奉献。

②优化师资质队伍结构

 

将按照“用、培、引、调”的原则,即用好现有的骨干教师,培养有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调整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较差的不合格教师。对于教师队伍中现有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校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地区拔尖人才、地区跨世纪人才以及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上要承担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任务;在科研上要尽力扶持,在校内科研立项上要给予支持,在争取上级科研课题时要积极帮助,在成果出版转化上要提供便利;要认真选拔、培养在实际教学、科研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使之尽快成为学术骨干和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要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重点是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正教授等方面的人才,以改变目前我院城市规划专业学历结构和学渊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对教师队伍中那些职业道德较差,对工作玩忽职守,对学生不尽职责,连年教学评估成绩较差,学生反殃较大的教师予以诫停或调整,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

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师资培训工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本着从我系实际出发,分层次 、多形式、全方位、求实效的原则,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使每位教师“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把岗位自修和离职进修,把参加国内外著名学术会议和参加短期研讨班结合起来。同时,要定期有步骤地为教师组织举办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外语、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班,提高其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④加强教师的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至少每年要写出一篇以上(含一篇)的教研教改论文,并力争公开发表。加强教学研究,每年争取1项以上的纵向教改项目,促进教研成果的形成。本专业教师每月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例会,交流和总结经验,解决专业教学方面的各种问题。

(三)加强课程及教材建设,体现专业优势与特色

1.现状

现在城市规划专业已有《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一门校级精品课程;教材选用贯彻教育部“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方针,深化教材工作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选为主、以编为辅、突出特色”,优先选用国家推荐的精品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逐步建立起具有我院特色的教材体系。大力选用高质量的统编教材,有重点地支持部分参编教材,有规划地组织编写和选用高质量的具有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自编教材。做到同一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材完善配套,同一课程的主讲教材、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试验指导书等配套。

2.建设方案

通过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将课程建设分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以合格课程建设为起点,优秀课程建设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

①对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进行质量评估,要求所有专业课程达到合格课程率为100%;对专业主干课程要求达到优秀课程;对基础条件较好,学生受益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努力建设成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②本专业在课程建设上,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负责人应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特色鲜明的教授或副教授主持。下大力气争取经过3~5年的建设,省级精品课1门,校级精品课3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进行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网络课程建设,形成以特色专业内容为主的网上资源平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维护和更新,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课程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试验预约等教学活动。加强“双语”教学,拟经过3~5年的建设,1~2门课程达到用“双语”教学的目标。

③突出重点,着力抓好精品课程、重点课程教材建设。集中力量重点抓好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习以及单独设置的实验、实习,必须编写相配套的实验指导书或实践教学指导书。

④加强系图书资料室建设。本专业在现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需要,扩大专业杂志、图书的采购量,建立系图书资料计算机系统与学校图书馆网络连接,使其具有图书、期刊以及其他专业资料的订购管理、数据管理、书目查询、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建立200平方米的阅览室,专业期刊达到50种以上,专业图书达到3500册。

(四)推行特色教学方法与手段

1.现状

目前已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内容容量大,结合实际,配以动画及图片,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受学生好评,普遍反映内容易理解。同时部分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专业设计课程中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形态规划,以建筑、工程为主题的“功能主义”规划教育已不适应形式的需要,社会、行为科学大量介入规划教育,是城市规划学科逐步发展成为一门融合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政策性很强的交叉学科。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城市规划的重点仍旧放在物质形态的规划,缺乏对城市规划价值观的教育、方法论的教育、社会经济问题的综合系统分析教育。

2.建设方案

(1)强调“专业系统架构—基本概念及原理—课程自我实践总结”的系统教学思路和方法。

城市规划专业设计领域广泛,相关知识分散,针对学生思维过于发散、系统条理性差的问题,在教学中形成“专业系统架构—基本概念及原理—课程自我实践总结”教学手段革新。城市规划专业高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完成本专业基本学科知识的课程学习,但对专业的掌握还停留在“点”的阶段。针对这个特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首先强调建立学科完成的系统构架,从“点”走向“面”帮助其理顺思路,全面认识专业,认识专业课程各环节的穿插交互;其次应用“解决问题”而非“认识问题”的学习方法,即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理论课教学;最后组织学生围绕专业前沿问题展开课程自我实践总结,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能动性有良好的效果。

(2)变更教学体系,增加教学互动,提升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主动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强调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首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与时俱进,不局限于基本教材,除了选择通过自备教案或者案例教学的模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外,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借鉴研究生培养方式,提出优化、整合现行专业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其次除了完成教材内容外,增加课程论文内容,课堂教学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给出的研究性专题范围内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在设计安排好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采用“答辩”的方式进行教学相长研究;结合问题穿插“专题研究”及“论文写作”并成为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该门课程考核成绩。

(3)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创造多样化的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学习平台,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焕发激情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

案例教学法。针对不同的专业知识,选择相应的案例,将案例以及围绕案例需要回答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以案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通过案例教学,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借鉴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课前由教师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带着问题去展开学习与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意识,甚至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个别表现欲强,表达能力出众的学生,使课堂的主体性由教师中心性转向学生与教师的“双心制”,最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融合式教学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工作程序和步骤,边理论边实践的“融合式教学法”, 一边理论授课,一边工程实践。理论与实践环环相扣,使学生如身临工程现场,体验工程设计过程。

模拟汇报法。根据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的实践特点,需要学生掌握方案汇报机能,强化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要求所有设计成果都要举行模拟评审汇报会。

(五)加强实验室及图书资料室建设。

1.现状

城市规划专业现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模型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和一个图书资料室。实验设备总值247余万元,专职实验人员3人,能够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也为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图书资料室面积100平方,只有部分专业期刊,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求。

2.建设方案

①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在现有基础上,积极进行实验室软、硬件条件的建设,利用每年学校投入的60~80万资金进行实验室建设,力争经过3~5年的建设,将模型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建成为校级重点实验室,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设置具有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特征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引入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从计算机基础学习、专业绘图软件及技术分析软件的应用,到毕业设计成果的表达,使学生得到全面工程技术的训练。

 

(六)特色

通过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总结本专业的特色是“两面向+三融合”

①面向河南:为中原经济建设培育精英人才。

②面向基层:为规划第一线培育实用技术人才。

③注册规划师知识体系融合理论教学全过程

④工程项目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全过程

⑤规划师职业素质教育融合于高校素质教育

(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管理工作

1.现状

我校已建立了由校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和特色专业成员组成的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小组。

2.建设方案

(1)健全机构,建立由特色专业负责人和特色专业成员组成的系级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小组,负责特色专业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

(2)制定特色专业管理办法、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 。

(3)建立特色专业网页,栏目拟设专业简介、教师队伍、教研教改、实践教学、校际交流、学术动态、学生活动等。

(4)做好特色专业建设的各类文件、资料分类归档工作。包括申报书、任务书、培养方案、上级文件、制度决议、会议记录、交流资料、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学生方面需保管的必要资料等。

(5)制订经费使用制度,严格手续,管理和使用好专业建设经费。

(6)加强与国内其他设立本专业的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经验交流。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10大信誉菠菜担保平台-全网担保网网址

学校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龙翔大道